CSS 语法规则

基本语法

使用 HTML 时,需要遵从一定的规范。同理,要想熟练的使用 CSS 对网页进行修饰,首先要了解 CSS 的样式规则:

selector{				选择器
   property1:value;		属性声明=属性名:属性值;
   property1:value;		注释  /*    */
   ... 					每个属性声明由属性名和属性值组成,以“键值对”的形式出现,中间用冒号(英文状态下)连接;
}   					每个属性声明用分号分隔;

说明:
 1.选择器,用于指定css样式作用的HTML对象,花括号内是对该对象设置的具体样式;
 2.属性(名)是对指定的对象设置的样式属性,如字体大小、文本颜色等;
 3.CSS规则是使用 /* 要注释的内容 */ 进行注释的,快捷键同HTML

另,浏览器私有属性:
浏览器厂商会实现一些还没有成为标准的属性,为了区分标准属性,他们会在属性前加一些私有前缀:

Chrome、safari(-wekit-)
Firefox(-moz-)
IE(-ms-)
Opera(-o-)

若用到私有属性,为了兼容不同的浏览器,需要帮私有属性写在前面,标准属性写在后面;

.pic{
	-webkit-transform:rotate(-3de);
	-moz-transform:rotate(-3de);
	-ms-transform:rotate(-3de);
	-o-transform:rotate(-3de);
	transform:rotate(-3deg);	
}

属性值语法

margin:[ <length> | <percentage> | auto]{1,4}             < 文档查询 >
        基本元素       组合符号          数量符号
  • 基本元素

关键字:auto、solid、bold...
类型:基本(<length><color>...)+ 其他(<'padding-width'>,<color-stop>...)
符号( / , )
inhert、initial

  • 组合符号

空格:表示基本类型必须出现,顺序不能变;    <'font-size'> <'font-family'>
&&:连接两个基本属性,都必须出现,但顺序没关系;    <length>&&<color>
||:两个分隔符,基本属性至少出现一个,顺序没有关系;    underline || overline || line-through
|:单个分隔符,分隔的基本元素,只能出现一个;    <color> | transparent
[]:主要作用是分组,[] 里看作是一个整体,再和外面的属性进行计算;    bold[thin || <length>]

  • 数量符号

无:只有基本元素,说明基本元素只能出现一次;    <length>
+:可以出现一次或多次,一次都不出现则不合法;    <color-stop>[,<color-stop>]+
?:表示基本元素可以出现,也可以不出现;    inset?&&<color>
{}:表示元素可以出现几次,最少 ~ 最多;    <length>{2,4}
*:可以出现任意次数;    <time>[,<time>]*
#:表示需要出现一次或多次,中间用逗号隔开;    <time>#


@语法规则

@import “subs.css”;
@charset “utf-8”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@标识符 xxx
@media print{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@标识符 xxx{ }
	body{font-size:10px;}
}
@keyframes fadein{
	0%{top:0px;}
	50%{top:30px;}
	100%{top:0px;}
}

常用 @ 规则
@media 主要用来做一些响应式的布局,设备只有符合 @media 里的媒体查询条件,样式才能生效。
@keyframes 主要用来描述 CSS 动画的一些中间步骤;
@font-face 可以用来引入外部的字体,是页面更加的丰富;
其他:@important、@charset、@namespace、@page、@supports、@document